定義
所謂奇石假山,指的是以天然的石頭通過疊石技法,堆砌、鑲嵌、拼接而成的人造假山雕塑。所謂奇石,指天然形成的形狀不一般的石頭,用作假山的奇石一般為千層石、石筍石、太湖石、龜紋石等,其形態清新自然,獨一無二。
材料
靈璧石:主產于安徽省靈璧縣,質地細膩溫潤,滑如凝脂,石紋褶皺纏結、肌理縝密,石表起伏跌宕、溝壑交錯,造型粗獷崢嶸、氣韻蒼古。常見的石表紋理有胡桃紋、蜜棗紋、雞爪紋、蟠螭紋、龜甲紋、璇璣紋等多種,有些紋理交相異構、竇穴委婉,富有韻律感。
黃蠟石:又名龍王玉,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而得名,結構緊密,韌性強,有著田黃般的顏色、翡翠的硬度,硬度好、透度高、色彩鮮艷豐富。
千層石:也稱積層巖,屬于海相沉積的結晶白云巖,石質堅硬致密,外表有很薄的風化層,比較軟;石上紋理清晰,多呈凹凸、平直狀,具有一定的韻律,線條流暢,時有波折、起伏;顏色呈灰黑、灰白、灰、棕相間,其棕色稍顯突,色澤與紋理比較協調,顯得自然、光潔;造型奇特,變化多端,多有山形、臺洞形等自然景觀,亦有寶塔形、立柱形及校園人物雕塑.html" target="_blank">人物、動物等形象,既有具象又有抽象,神韻秀麗靜美、淡雅端莊。
石筍石:色澤有青灰、豆青、淡紫等,有長短、寬窄之分。有的尖銳,有的扁側,有的三兩面紋理如刷絲、隱起石面。石中均含有一種灰白色的礫石,一顆顆大如白果(即銀杏果)。此礫石有的風化,有的未風化,形成一個個孔穴的叫風巖。石筍石以高大丈余、闊盈尺者為貴,尤以青皮白果為最佳。
太湖石: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,是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后慢慢形成的,形狀各異,姿態萬千,通靈剔透的太湖石,最能體現“皺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,其色澤以白石為多,少有青黑石、黃石。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,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,草坪,校園,庭院旅游景色等。
龜紋石:以它的裂紋縱橫、雄奇險峻,酷似名山而著名的,古樸蒼秀,典雅雄奇,其形態有豎層結構和橫層結構兩種。豎層結構的龜紋石陡峭峻拔,多呈群山險涯、奇峰偉巖、擎天石柱等造型;橫層結構的龜紋石則溝壑縱橫、逶迤連綿,意韻幽長。
制作工藝
疊。數塊石料,豎向拼接堆疊,向高處發展,這就叫作“疊”。因為每一個石塊,都可以橫著放置,也可以豎著放置。所以,“疊”也就有了兩種形式,那就是橫疊和豎疊。在實際疊石時,橫疊和豎疊,往往同時使用。
接。與“疊”相對。是多塊石料,基本沿著水平方向拼接,也就是橫向發展。這些石頭在進行橫向放置時,都是按照主次進行排列?!敖印焙汀隘B”這兩種方法,很多時候也是同時使用。
蓋。就是一塊平直的大石板,像蓋子一樣蓋在另一塊石頭上。下面的石頭窄,上面的石頭寬,下面的石頭一般豎立放置且凹面朝上,上面的石頭則橫臥放置,正好蓋住下面石塊的凹面。
扣??叟c蓋的形式,很相似。但是,扣在上面的石頭不像做蓋子一樣,那么的平直,而是有凸起。上面石頭的凸起,正好扣進下面石頭的凹面。
卡。在疊石時,往往在兩塊較大的石塊之間,夾住一塊小的石塊。使得整體不至于太死板,顯得靈巧、精致、活潑。
掛。掛與卡,很相似。上面石塊的缺口,正好卡在下面石塊的凸起部分,好像從天上落下,掛在上面一般???,是三塊石頭之間發生的關系;掛,是兩塊石頭之間發生的關系。
錯。就是有的向外伸出,有的向里縮進,石頭之間高低錯落、顧盼生姿。整體疊石看起來,生意盎然。
斗。兩塊較大的石頭,相對而立,兩塊石頭的上部相連相靠,下部則形成一個空洞的形式。它常常作為一個山洞的入口。
撐。用一塊較小的石塊作為支撐,撐住上面較大的較危險的石塊。這樣,不但使得上面的石塊更加的穩定,而且兩個石塊之間還形成了空洞,為整個疊石增加了“漏透”之美。
剎。同“撐”類似,只不過作為剎的石塊,更小。如同給停在坡道上的汽車輪胎下面塞一個石塊一樣,為了讓較大的石塊不能隨意移動,在其下面塞一個小石塊,將它剎住。
懸。在兩個對立的較大的石塊上部,放置一塊石頭,懸于它們之上。懸,類似于“卡”。只不過,作為“卡”的石頭,是卡在兩塊石頭中間;而作為“懸”的石頭,是卡在兩塊石頭之上。
連。類似于“懸”。就是在兩塊石頭之上,放置一塊石頭作為連接之用?!斑B”,重點說的是上面那塊石頭作為“連接”的作用;而“懸”,重點說的是上面的那塊石頭自己“懸”在半空的狀態;“連”與“懸”的區別還有就是:作為“連”的石頭比較長,且很平直;而作為“懸”的石頭,比較短,且有凹凸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