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覽
以大理石、青石、花崗巖等石材雕刻制作而成的鼎型雕塑,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青石鼎。鼎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程中的重要物質載體,傳說黃帝作三鼎象征“天、地、人”,禹鑄九鼎象征“九州”。約四千年前,隨著國家在中原的誕生,歷史又賦予了鼎新的文化內涵——政權的象征。集唯一性、代表性、歷史性、藝術性于一身的鼎,扮演著和諧有序、徳之表征、韌性包容和革新進取等角色,彰顯了時代的多重內涵。經世代薪火相傳的鼎文化,已深深植根于我們傳統文化之中,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表征。
象征意義
鼎是我國青銅文化時期的代表。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,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,直到現在,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,“鼎”字也被賦予“顯赫”、“ 尊貴”、“盛大”等引申意義,如:一言九鼎、大名鼎鼎、鼎盛時期、鼎力相助等等;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,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,以旌表功績,記載盛況。
在古代,人們都認為,黃帝在戰勝炎帝的后代蚩尤后,曾鑄三鼎,象征天地人;夏禹鑄九鼎,象征九州。在古代,寶鼎是鎮國之寶,傳國重器。寶鼎上的花紋,古人認為有鎮邪的作用,有時也將法律條文刻在鼎上,以顯示法律的莊嚴。改朝換代后,新登位的君王,第一件工作就是鑄鼎,頒訂法律,以象征新時代的開始,并表示吉祥。所以,朝代改變,古代銅鼎的象征意義,稱作鼎革?,F在,鼎的造型主要用來象征吉祥。在家中擺設銅鼎,寓意一切將有新的開始。
造型特點
石雕鼎一般為圓形或正方形的,圓形為三足兩耳,是標準的(原始的)鼎造型;方形的為四足兩耳,多以氣勢磅礴為思路進行塑造;另有部分長方形的,準確來說不算是鼎,而是香爐,用于寺廟宗祠焚香之用,俗稱香爐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