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
獅子,簡稱獅,中國古稱狻猊。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,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,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;獅子體型大,軀體均勻,四肢中長,趾行性;頭大而圓,吻部較短,視、聽、嗅覺均很發達;所謂獅子雕塑,就是以這種動物為原型創作而成的動物雕塑。在我國較為出名的獅子雕塑是根據材質來的,有石獅子、銅獅子。
用料
以石材為原材料雕塑成獅子的形象,即為石獅子,石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,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。最早的石獅是東漢高頤墓前的石獅。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,在中國的宮殿、寺廟、佛塔、橋梁、府邸、園林、陵墓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。
以銅鑄造而成的獅子即為銅獅子,銅獅子全體為純黃銅精鑄而成,銅為金,可以克制木的刑克,為鎮宅化煞、旺權助運之寶器。
以不銹鋼材質加工制作而成的獅子雕塑多以抽象的形式來表現,也就是提取神和形,以精煉的手法進行雕琢。
還有以玻璃鋼材質加工制作而成的,玻璃鋼可以仿銅、仿石、仿木,所以可以出石獅子和銅獅子的效果。另外,玻璃鋼材質非常適合噴繪,所以可以做那種逼真的雕塑,即仿真獅子雕塑。
來歷與發展
獅子形象始于漢朝,《穆天子傳》“名獸使足走千里,狻猊、野馬走五百里?!睍x郭璞注“狻猊,獅子。亦食虎豹?!?
相傳東漢漢章帝時,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。后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,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。在中國的文化中,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,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,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。
不知從何時起,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,并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。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,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,元朝時,身軀瘦長而有力,明清時,較為溫順。清代,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,《揚州畫舫錄》中規定:“獅子分頭、臉、身、腿、牙、胯、繡帶、鈴鐺、旋螺紋、滾鑿繡珠、出鑿崽子?!?
如今,石獅子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續下來,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,而是作為一種建筑的裝飾,多放在一些商店、公園園林的大門口。
種類劃分
1、按材質分。前面已經提到,主要分為石獅子、銅獅子、不銹鋼獅子、玻璃鋼獅子雕塑等;
2、按制作手法分。仿真獅子、抽象獅子、寫實獅子雕塑;
3、按內容分:
- 北京獅:顧名思義,北京獅就是北京的石獅,是指北京故宮的石獅,故而也叫做故宮獅子、天安門獅子。
- 獻錢獅:是因石獅造型前一般常飾一串古錢而得名,它是南方石獅當中的一種造型。
- 網球獅:又常叫做戲球獅,是從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雙獅戲球圖演變而來的,它也是南方最為常見的一種石獅造型。
- 潮汕獅:是流傳于廣東潮汕地區的一種石獅工藝造型,潮汕獅像獅子,又不像獅子,是一種經過夸張美化了的藝術形象。
- 港幣獅:最早出現在香港匯豐銀行的門前,所以因此而得名,也叫做匯豐獅子。
- 戲獅:又稱頑獅,別名喜獅,其造型看著喜慶,玩耍的獅子。
- 普通民間獅子:雕刻師根據自己的喜愛,自己的思想創作而成,其造型千奇百異,但也大同小異,萬變不離其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