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
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形式,屬于古代宮殿、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,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志,古稱桓表,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,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,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、氣質、神韻。
歷史淵源
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物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
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,又有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,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。那時,人們在交通要道設立一個木柱,作為識別道路和標志,后來的郵亭、傳舍也用它作標識,它的名字叫作“桓木”或“表木”,后來統稱為“桓木”,因為古代的“桓”與“華”音相近,所以慢慢讀成了“華表”。
在這根木柱上,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,因此它又叫“謗木”或“誹謗木”?!罢u謗”一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的意思,就是現代的提意見,所以它又具有現代“意見箱”的作用。據史書上記載,堯時的誹謗木以橫木交于柱頭,指示大路的方向,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。
古華表及相關記載
古代天文學家立竿測影,憑竿影的長短推定夏至冬至,然后算出歷法,敬授民時。那一根竿名之曰表,這就是華表的胚胎。后有圭表之設。
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畫的《清明上河圖》中,汴梁虹橋兩端就畫有兩對高大的華表,頂端白鶴佇立,神態生動各異。唐詩人杜甫有詩曰:“天寒白鶴歸華表,日落青龍見水中?!笔冀ㄓ诮鸫蠖ǘ拍辏?189)的石造聯拱橋,即著名的盧溝橋,其兩頭也有華表四座,高4.65米,石柱上端橫貫著云板,柱頂有蓮座圓盤,圓盤上雕有石獅子,莊嚴秀美,氣勢非凡,為石橋增添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。明永樂年間建造承天門(即今天安門)時也建有兩對華表。
千里立表,萬里連紀?!稘h書》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示道路的木柱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問答釋義》:“ 程雅 問曰:‘ 堯 設誹謗之木,何也?’答曰:‘今之華表木也。以橫木交柱頭,狀若花也,形似桔槔,大路交衢悉施焉?;蛑^之表木,以表王者納諫也。亦以表識衢路也?!?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龍華寺》:“﹝ 洛水 ﹞南北兩岸有華表,舉高二十丈,華表上作鳳凰,似欲沖天勢?!?周祖謨 注:“華表,所以表識道路者也……古代建筑前路邊每有石華表?!?
古代設在橋梁、宮殿、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。設在陵墓前的又名“墓表”。一般為石造。柱身往往雕有紋飾。 北京天安門前后的兩對,雕刻精美,是華表中杰出的代表作。 北周庾信《燕歌行》:“定取金丹作幾服,能令華表得千年?!?唐杜甫《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》詩:“天寒白鶴歸華表,日落青龍見水中?!薄豆沤裥≌f·羊角哀舍命全交》:“四圍筑墻栽樹,離墳三十步建享堂,塑伯桃儀容,立華表,柱上建牌額?!?
造型特點
華表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筑形式。華表一般由底座,蟠龍柱,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。華表是一種標志性建筑,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。華表用于放在宮殿、陵墓外的道路兩旁,也稱為神道柱,石望柱,表,標,碣。
華表通常由漢白玉雕成,華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,是蓮花座或須彌座,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,蟠龍柱上雕刻一只蟠龍盤于柱上,并飾有流云紋;上端橫插一云板,稱為誹謗木;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,呈圓形,因此對應天圓地方,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,或稱為望天、犼。
華表與龍柱
華表和龍柱其實都是文化柱的一種,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把龍珠和華表混為一談,甚至一些雕塑廠家也不做區分,而事實上,龍柱和華表還是有區別的。
龍柱的柱身上一定有龍形浮雕,有柱座,除了龍形浮雕外還會搭配各種不同的圖案,這些圖案是根據龍柱的使用環境而定的。龍柱的浮雕一般是浮雕有深有淺,深浮雕的龍柱還會搭配鏤雕來表達立體性。
而華表則通常是淺浮雕的技法來表達圖案,此外華表有兩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在柱頭附近橫叉云板,并且在柱頂站立著一只望天犼。